肾病名医网
陈香美

肾病专家简介:
  1951年1月生于朝鲜咸镜北道清津县,祖籍山东蓬

197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82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肾脏病学硕士学位,1986年在日本北里大学获肾脏病学博士学位,1987年在日本顺天堂大学进行免疫学博士后研究。


  1990年破格晋升为解放军总医院肾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美国凡登比尔特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1年担任硕士导师,1995年任解放军肾脏病专科中心主任,担任博士导师,1997年担任全军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已招收博士后3人,博士生16人。


  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资助。1995年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1996年被评为总后"科技银星"。 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998年被评为总后"科技金星"。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及军队基金资助,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开展新技术20余项,获得5项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疗成果奖。


  现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病专科医院院长,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药品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是我国著名的临床肾脏病专家。


  陈香美教授是著名的肾脏病临床医学和医疗保健专家,是本学科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思想敏锐, 能够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九五"课题。


  陈香美院士在南开大学医学院长期致力于以IgA肾病为主的慢性肾脏病和老年性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慢性进展性肾病炎症与硬化细胞分子机理及临床意义、IgA肾病凝血纤溶与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的机制及防治、调控肾脏细胞衰老的机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两次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延续资助。发表论著500余篇,SCI收录60余篇。以第一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150余篇。为《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撰写述评与专论6篇。主编著作4部。参编《现代老年急症学》、《老年肾脏病学》等8部著作。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解放军四总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作为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组织全国肾脏病的学术工作,推动了中国肾脏病事业的普及和提高,为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肾脏病研究的差距做出突出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1)以IgA肾病为代表的器官硬化及间质纤维化有关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2)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研究慢性进展性肾病发病机理。 (3)老年肾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主要论著:《实用肾脏病学》,北京医科大学,1995年 ;《肾脏内科主治医生400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8 ;《现代慢性肾衰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1 ;《肾脏病临床与进展》,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1。


  参编:《现代老年肾脏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06-01 ;《现代老年急症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年5月 ;《中国肾脏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08。
专利:治疗肾病的中成药,发表时间:2001-05-09 ;治疗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发表时间:2005-01-19 ;辅助肾小管装置及其制备和应用,发表时间:2005-04-06。


  现就诊医院:北京301医院肾病科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论文或发表的文章:
  1. 葡萄籽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导致衰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 年 第9期
  2. 2008年4月24日,全军肾脏病学年会上学术交流
  3. 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的诊治,《中国血液净化》2009年 第3期;
  4. 不同肌酐测定方法对MDRD方程在IgA肾病患者中适用性的评价,《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 第4期;
  5. 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成分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 第3期;
  6. 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 第2期
  7. 加深对横纹肌溶解症的认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 第6期;
  8.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治,《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 第6期;
  9. 挤压综合征的诊治,《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 第6期
  10. 人TIMP-1转基因小鼠肾组织内外源基因功能表型的鉴定,《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
  11. 积极宣传世界肾脏日,唤起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重视,《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年 第2期;
  12. 外源性人TIMP-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及定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年 第1期;
  13.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作用,《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年 第1期;
  14.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急性肾功能衰竭,《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 第1期;
  15. 丁羟茴香醚对衰老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年 第10期;
  16. 高血压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年 第10期;
  17. 肾小管上皮细胞标志物随增龄变化及其意义,《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年 第12期;
  18. 对活性炭类吸附剂能否用于尿酸性肾病治疗的疑问,《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 第12期;
  19.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5年 第6期
  20. 盐酸巴尼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年 第3期;
  2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表达失衡在衰老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 第11期;
  22. 尿毒症肾性骨病继发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治探讨,《医师进修杂志》2004年 第6期;
  23.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现状,《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4年 第3期;
  24.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在老年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的动态变化,《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年 第4期;
  25. 紫癜性肾炎合并膜性肾病一例,《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 第2期;
  26. IgA肾病随增龄变化的特点及其与预后指标的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 第5期;
  27. 三种基因转导方法在不同代龄复制性衰老细胞中的比较研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年 第2期;
  28. 三种不同方法固定的石蜡切片中RNA的分析,《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年 第2期;
  29.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硬化性肾脏病,《北京医学》2004年 第1期姓名:陈香美